头像

刘雪松, PhD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电话:

邮箱: liuxs@@shanghaitech.edu.cn

传真: 86-21-20685430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KMS个人画像

中文信息English
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组

课题组长

姓名:

刘雪松副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PhD, 副教授

职务:

所在院所:

威尼斯432888can

荣誉称号:

教育经历:
  • 1998/09—2002/07,武汉大学,学士
  • 2002/09—2007/0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
博士后及工作经历:
  • 2008/10—2015/05,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 2015/06—2022/09,威尼斯432888can,威尼斯432888can,助理教授(TENURE-TRACK)
  • 2022/09—至今,威尼斯432888can,威尼斯432888can,副教授(TENURED)

课题组简介

研究方向:
肿瘤分子遗传与免疫基因组学
研究内容:

本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肿瘤的精准诊断和精准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本质上是由体细胞DNA变异驱动的系统疾病,本实验室方向是从基因组DNA变异角度系统研究肿瘤发生以及演化的规律,寻找预测肿瘤临床表现的标志物,并设计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尤其是针对性的免疫治疗策略。目前实验室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肿瘤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特征模式分析、机制研究,以及“拷贝数指纹”标志物的优化与应用。结合基因组分析、人工智能与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拷贝数变异的特征模式,产生机制。开发便捷的拷贝数指纹实验检测手段,并在肿瘤早筛、监测、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临床标志物开发中的推广应用。

2,肿瘤基因组DNA变异编码的免疫原性分析以及生成式AI驱动的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细胞以及小鼠模型实验,深入研究抗原肽/MHC/TCR 三元体互作的机制,实现高效新抗原疫苗设计、新抗原靶向TCR生成验证与应用,并转化于肿瘤病人的精准免疫治疗实践。

3,开发多模态组学整合可解释性AI方法,研发肿瘤精准分子分型策略以及精准治疗靶点。关注难治肿瘤(如粘液腺癌、黏膜恶黑等)的精准分子分型,为难治性肿瘤提供有效的直接指导临床的分型策略。关注肿瘤代谢靶点的发掘,探究代谢对肿瘤免疫治疗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成果展示

5年来本实验室在肿瘤基因组大数据分析以及肿瘤精准诊疗方向取得一系列原创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重要发现。结合基因组人工智能(AI)分析检测,提出全新的“拷贝数指纹”标志物,大幅提升了癌症复发预测、化疗及免疫治疗诊断预测的精度,同时降低了检测成本。创新地开发了“肿瘤免疫原性指数”标志物,利用AI开发出肿瘤新抗原免疫原性预测工具。利用AI首次实现对肿瘤代谢依赖性靶点的系统发掘并实验验证,发现肿瘤缺氧适应的新靶点FLAD1并开发首个FLAD1抑制剂。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紧密联系肿瘤临床的实际痛点问题,以第一负责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8项),部分专利的产业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实验室负责人编著有国内第一本《癌症生物学》教科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约60万字)。近5年在知名学术期刊(如Cancer Res, eLifeBrief BioinformOncogene)发表唯一通讯作者研究论文超过20篇,多篇通讯作者研究论文被ESI标记为“高被引论文”,连续入选20222023年度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癌症生物学》刘雪松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出版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专著

专利

  • 1. 刘雪松; 王诗翔,一种肿瘤免疫生物标志物及其用途,中国,CN201711110798,发明专利
  • 2. 刘雪松; 王诗翔; 何早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标志物,中国,201811376543.8,发明专利
  • 3. 刘雪松; 王诗翔; 何早柯; 王轩; 李慧敏; 陈玉星,一种简易高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及其用途,中国,201910501626.3,发明专利
  • 4. 刘雪松; 王诗翔,一种肿瘤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特征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中国,CN202011516653.7,发明专利
  • 5. 刘雪松; 陶紫玉; 吴宸旭,一种简洁全面的拷贝数变异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中国,CN202110834969.9,发明专利
  • 6. 刘雪松; 吴涛,一种肿瘤样本免疫编辑状态定量方法及其应用,中国,202111532372.5,发明专利
  • 7. 刘雪松; 王轩; 吴涛,一种肿瘤新抗原特征分析与免疫原性预测工具及其应用,中国,202210117578.X,发明专利
  • 8. 刘雪松; 赵翔宇,一类适应低氧或缺氧微环境的肿瘤的治疗靶点及其应用,中国,202210004820.2,发明专利
  • 9. 刘雪松;宁伟,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及用于判断肿瘤原发部位的系统,中国,202211680337.2,发明专利
  • 10. 刘雪松;要慧子,构建 HRD 预测模型的方法、HRD 预测模型及 CNA 特征的应用,中国,2023103818891,发明专利

项目

奖励

加入我们

课题组成员及合影

  • 姓名:孙晓琴
    身份:工程师
    在组时间:2019/7-至今
    邮箱:sunxq1@@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何早柯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6/09-至今
    邮箱:hezk@@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诗翔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7/03-至今
    邮箱:wangshx@@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李慧敏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03-至今
    邮箱:lihm@@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轩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03-至今
    邮箱:wangxuan1@@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吴涛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19/7-至今
    邮箱:wuato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陶紫玉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01-至今
    邮箱:taozy@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赵翔宇
    身份:博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01-至今
    邮箱:ZHAOxy2@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朱堃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11-至今
    邮箱:zhukun@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宁伟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0/09-至今
    邮箱:ningwei@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王光帅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wanggsh@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吴宸旭
    身份:硕士研究生
    在组时间:2021/01-至今
    邮箱:wuchx@shanghaitech.edu.cn
  • 姓名:白东升
    身份:本科生
    在组时间:2020/08-至今
    邮箱:baidsh@shanghaitech.edu.cn



返回原图
/